潘凯枫团队通过前瞻性研究明确胃镜筛查的有效性和重复筛查的最优时间间隔

20211229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室研究室潘凯枫/李文庆/游伟程教授团队在Endoscop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eneficial effects of endoscopic screening o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optimal screening interv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研究论文,报告了团队基于中国胃癌高发区人群,对胃癌二级预防效果、筛查适宜起始年龄和最佳重复筛查时间间隔进行系统评价的结果。

本研究以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胃镜筛查队列人群为基础,不仅确凿验证了上消化道内镜筛查在真实世界情境的有效性,还为优化内镜筛查技术方案提供了基于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关键证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胃癌的二级预防,自2008年最早在山东临朐和辽宁庄河试点开展胃癌早诊早治项目。2012年起,胃癌和食管癌合并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总结筛查的既有效益可为未来我国胃癌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仍缺少对于胃癌高发区二级预防效果的相关报道。另外,当前官方指导意见中的筛查适宜起始年龄和重复筛查的最佳随访间隔的确定仍缺少高水平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支撑。本研究通过对375,800例临朐当地居民的前瞻性随访,首次证实了胃镜筛查可显著降低浸润性胃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并显著提升检出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这一效果对于重复性筛查更为明显。为明确筛查的适宜起始年龄,研究发现,筛查对于50岁以上人群获益更为显著;对上次筛查检出重度胃黏膜病变(肠上皮化生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居民,两年内重复筛查可显著提升检出早期胃癌的能力,而对仅有轻度胃黏膜病变的个体,筛查间隔可延长。

本研究通过依托胃癌高发区真实世界的大样本前瞻性设计,不仅为内镜筛查技术方案的科学评价发出中国声音,也对合理配置上消化道癌筛查资源,扩大筛查覆盖范围和优化筛查模式,提供了关键证据。

          图片1.png                                     

. 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检出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期胃癌白光(A-C)和靛胭脂染色(D-F)内镜代表性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thieme-connect.de/products/ejournals/abstract/10.1055/a-1728-567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