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虹桥博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许多博士的联合团队在《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Health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increased taxation on tobacco, alcohol,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的研究论文,首次全面评估了在中国提升烟草、酒精、含糖饮料税率的健康、经济与财政效应,为中国和全球的健康税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中国是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的消费大国,面临由此带来的沉重慢性病负担。尽管世界卫生组织长期倡导通过提高消费税来减少此类有害产品的过量消费,但中国的烟酒税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且尚未对含糖饮料开征消费税。本研究旨在通过严谨的本土化证据,系统性评估增税对健康、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的综合影响,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基于队列状态转移模型和健康增强宏观经济模型,模拟了2026-2050年间不同增税情景下的潜在收益。研究结果显示,若通过增加消费税使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税将分别带来2058万、902万和367万生命年增益,并分别避免86万、36万和13万例过早死亡,大约相当于烟酒糖相关疾病负担6%。健康收益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和男性群体。这些健康改善可转化为相应的宏观经济收益,分别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043%、0.034%和0.0016%。此外,额外税收收入分别可达4.5万亿元、2.0万亿元和2955亿元。每年额外税收收入相当于2023年中国政府卫生财政投入的11%左右。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更高的税负水平下,健康、经济及公平性效应将进一步提升,但当税收占比超过特定阈值后,财政收入将出现下降。研究结果为中国推进基于证据的健康税改革提供了量化依据,也为全球低中收入国家探索以税促健、以税筹资的可持续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傅虹桥为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天歌为论文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6826672500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