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丹桂飘香迎重阳,挥毫泼墨展风采
北大医学即将迎来办学110周年
医学部离退休工作处面向全体离退休同志
举办主题为
“礼赞北大医学,喜迎110周年
讲好北医故事,赓续厚道精神”
的作品征集活动
老同志们围绕北大医学办学历史、发展变迁、取得成就
重大活动、重要人物、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园情结
难忘经历、成长岁月、师生精神面貌、未来愿景
用如泉涌的文思和生花般的妙笔
表达对北大医学110岁生日的喜悦与祝福
也展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征文类
《1956年入北医感言》
时光荏苒信页黄,当年青春跃纸上。
浮想帧帧忆往事,历历在目荡心房。
五十年代入北医,风华正茂斗志昂。
为成红色接班人,苦研专业身心康。
紧跟科学进军号,兼学别样难关创。
参加劳卫制锻炼,学军习武卫国防。
为国服务五十载,号角嘹亮今绕梁。
追寻富强华夏路,激情岁月写华章。
回味往事感慨多,默发浸染白如霜。
岁月变得桑海田,固守初心不相忘。
沉浮看淡轻荣辱,一生无悔似彩阳。
作者简介
王文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卫专业,同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加工作,从事放射病诊治、放射性核素内外污染的医学处理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曾任大亚湾核电站乏燃料公路运输应急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医学参考报》放射医学与防护频道专家委员会委员、科室副主任、三院副院长,于1999年退休。
书画类
《立德树人育英才》
机关 程道志
《春夏秋冬四条幅》
机关 廉志坚
《水调歌头·游泳》
医学人文学院 吴培基
《大美中国》
北大医院 石崇礼
伟大的祖国秀美、富强,饱经沧桑几十载而今擎天巨变,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蒸蒸日上。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北大医学部办学110年来,培养了大批医学专家、科研人才和社会知名人士。祝未来的北大医学成为国际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和精英人才集聚的最高点,我为自己是北大医学的学子而自豪!
大美中国,爱我中华!
《桃李芬芳,誉满华夏 赞美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
北大医院 岑航
北大医学部有着百年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并且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医、教、研方面的专家,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育人育德百十年,立业立志传四方,祝北大医学部为培育时代英才,再谱华丽篇章!
《润物无声》
北大医院 杨承近
我是一位80岁的北大医院人,亲眼见证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批学子为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切都离不开北大医学的不倦教诲和无私奉献,就如春天细雨般滋养大地、润物无声,取得了秋日之硕果累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北大医学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山灵水秀》
北大医院 翟娅萍
在庆祝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谨以此作象征我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志在四方》
北大医院 王振环
今年是壬寅年,是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画虎表示祝贺。愿学子们在秋季毕业后奔向四方,大显神威,医学技术和科研双丰收,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赞:
岐黄桃李满天下,勇于高峰来攀爬。
人才代代出圣果,松柏长青发新芽。
《大爱无疆》
北大医院 范荣
每当发生重大疫情、灾情威胁到人民健康时,都有北大医院人的身影。每当我们奔赴前线,医院领导和同事们都会在第二住院部东广场为我们送行,依依惜别。所以,以此为主题创作。我翻阅诸多素材,在构图、用笔、着色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灵感,最终完成此画。
《传承》
北大医院 李本芝
为展现北医前辈们在奋斗征途中的轨迹和脚印,我阅读了大量北医人百年风雨历程的动人事迹。1950年抗美援朝,北医医学专家吴阶平、陈景云率领两批医疗队奔赴战场,新一代北医人,面临疫情肆虐,逆行而上,这正是薪火相传、奋发有为的具体表现。继而创作了这幅画作,向英雄的北医人致敬!庆祝北医办学110周年!
《致敬》
北大医院 徐成娣
虽然看不清严格防护下你们专注的神情,但能感受到你们敬业的精神。向在核酸检测一线的“大白”致敬!向仍然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北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早春》
北大医院 范正红
这幅《早春》图以传统的工笔重彩手法表现了初春杏梅花在雪中绽放,树干和绿竹上落满积雪。一对美丽的相思雀在枝头鸣唱,好似祈盼春天的到来和人间的一切美好如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民医院 伍少鹏
《秋季的长城》
人民医院 罗京全
《等你凯旋》
北医三院 杨秀兰
《悠然自得图》
北医三院 孙岭
摄影类
《万里长城》
北大医院 刘健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希望我们的北大医学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水墨丹青太行山-大美中国》
北大医院 李天云
(策划/宣传部 离退休工作处 素材由离退休工作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