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从西藏来的这对夫妻校友,选择回西藏

编者按

2003年秋天

两个西藏青年在北医相遇

2007年夏天

他们结伴回到西藏去

毕业后的他们

决定回到家乡

回到人民中去

利用在北医所学到的知识

尽其所能为西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又是一个夏天

又到了毕业、迎新的季节

让我们看看两位优秀校友的奋斗与选择

北医教授的不仅是知识

2003年秋,两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从遥远的西藏来到首都北京,开启了人生新篇章。李天巍来自西藏拉萨,索朗曲珍来自西藏日喀则,他们各自为了梦想,金榜题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奇妙的缘分让两个素未谋面的西藏学子相遇在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二班。

那时候,一切未知而满心期待,四年的大学生涯,坚定了他们追梦的脚步,厚植了他们深厚的友谊;那时候,困难重重而越挫越勇,四年的北医生活,书写了奋斗无悔的青春,并肩努力一起向未来。

从“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变成了“迷茫的他”。初次来到外面的世界,李天巍抱着欣喜和好奇,相信了高中老师常说的那句“上了大学就轻松”,开始了快乐但也痛苦的大一生活。因为西藏的教育资源落后,理科基础相对其他同学较弱,学不懂北医课程,对球场和网吧的喜爱也让他逐渐有了厌学的情绪。大一上学期他的学业挂起了“红灯”,他也鼓足勇气学会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从“天才学霸”变成了“努力跟上大部队的她”。作为从小到大的学霸,考上北医之后索朗曲珍也从没有松懈过。她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补习专业知识,上课积极占座第一排,生怕错过重要知识点。然而面对全国各省最优秀的同学,语言障碍和基础知识薄弱让她黯然失色。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显得她有些不够聪慧,从小用母语藏语接受教育的她,几乎听不懂略带方言教授的授课内容。“不是不理解讲的知识点,而是我根本不知道他讲了什么。”

初进校门,两名来自边疆地区的学子面临着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幸好有老师的及时帮助、同学的鼓励,在努力克服困难中,他们重新建立起自信心来。当时的班主任张红梅老师总会细心关照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及时找他们谈心,共同查找原因、分析解决办法、排解压力;周围同学也会传授学习技巧、打造良好学习氛围,“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在努力学习,都在争分夺秒,都在为各自既定目标拼搏”,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带领下,两人逐渐适应了北医的学习节奏,大四时成绩赶上了大部队,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时的合照,索朗曲珍(左二)李天巍(左三)

北医除了教授知识,还教会了他们终生难忘的人生哲理。“放低要求达到的及格,成全的是一个不再想努力的你,切断了可以变得更优秀的那条路”。索朗曲珍大一时一门科目因几分之差而未通过,她认为这已经是自己尽最大努力取得的成绩,于是选择咬咬牙恳求老师通融一下让自己过了这门课,但老师拒绝了她。

老师的回复让她印象尤为深刻:“这是原则问题。如果这次给你通过的话,那你以后可能还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下次也可以这样通过,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和心态。”正是老师的严厉与坚守,让她切实了解到有些事物并非能够主观改变,根本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之后做任何事情她都是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在北医的生活并不是轻松欢快的小调,是带有一些沉重但又洋溢青春激昂色彩的交响曲。他们经历过不适应、学不懂、压力大,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李天巍说:“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么好的大学,就绝不能把这四年浪费掉。”北医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日常学习中的自律、受到挫折后的上进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在这座象牙塔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始终都想回到家乡”

本科毕业后,学业有成的他们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他们决定一起回到西藏奉献家乡。“大学四年,我一直都想着本科毕业后回到西藏,一是思乡之情一直牵绕着我;二是想要把大城市的先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等带回西藏。”索朗曲珍认为,西藏的教育水平相较其他省市的差距不在学生,而在于教育资源、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的落后。

毕业后,索朗曲珍选择了在西藏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担任医药专业方面的教师。“那样可以把我的专业发挥得更好,能让更多人受益。而且老师这个职业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索朗曲珍用五年时间在教师的工作岗位打磨锻炼自己。她教的孩子们在当时被戏称为“三差学生”——家庭条件差、学习能力差、基础素质差。索朗曲珍结合自己在大学的成长历程,经常给孩子们讲述大学时期的经历,像当年自己的班主任一样激励鼓舞他们。“能够帮助到更多孩子,我感觉自己也是收获满满!”这些在综合能力、心态调整方面的锻炼,也为后来她从事颇具挑战的药品检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天巍回到拉萨,考入了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室,期间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工作能力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充分认可,但是医疗器械检验工作所需知识主要是物理学,与他所学药学专业相差甚远,这对他的工作热情产生了一些打击。为了“扎根基层,练好基本功”,李天巍申请了工作调动,从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院调到了基层(拉萨市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胸怀抱负,志在远方,为了实现更远大的理想,把事业的基础扎实打牢,李天巍发挥北医学子特别能学习、特别能考试的特长,2017年在一百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开启了工作经历的新篇章。

李天巍在西藏自治区纪委全会上讨论全会报告

对于李天巍和索朗曲珍来说,西藏不仅仅是家乡,还是他们进入社会的一个新起点。虽然路途遥远,即使理想与现实还存在差距,但他们还是决定回到西藏,扎根基层去学习、去提升、去奉献。看过了外面的世界,他们更加懂得家乡的温暖,也更了解家乡的不足,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将其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而不懈努力。

不畏改变,砥砺前行

2013年对于索朗曲珍是一个转折。2011年底西藏药监局组建了自治区藏药评审认证中心,而正苦恼于两地分居的索朗曲珍正好抓住了这个时机,申请调入位于拉萨的西藏药监局,负责药品(包括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药品检查是药品上市前审批、上市后监督、稽查办案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手段,对加强药品监管具有直接、有效、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她来说,新的工作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更多的是意味着新的挑战和学习。

检查员是药品质量安全的守门人,代表的是药品监管的形象、能力和水平,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之前从事的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层面,而作为“两品一械”检查员,不仅要通晓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计算机、法律、财务分析的基本知识等。调入新单位后,索朗曲珍勤学苦练,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快速成长,2015年开始担任西藏药品检查组长,检查上百家次,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她也展示出了对于这份工作不一样的热爱:“教员可能是工作,但现在的职业更像是一份事业。”

藏药是西藏老百姓非常喜爱而且常用的药品,但西藏拥有藏药国药准字号的品种仅159个,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并且基层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体小质差”,部分基层藏医医疗机构制剂室质量管理意识较低,不能有效保证藏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索朗曲珍的愿望就是通过不断的检查与经验总结,立足西藏实际,努力探索统一的标准。

为此,她花费两年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4月由索朗曲珍负责起草的《西藏自治区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终于出台印发,为进一步解决西藏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谈起自己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时,索朗曲珍骄傲地说道:“我想作为国家的药品检查员,到更多的地方企业去学习和检查,再把做得比较好的方法带回来分享给西藏的药品生产企业,不断促进藏药传承创新发展,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工作时索朗曲珍会时常感叹大学时期所学知识的实用,一些不常用到的具体知识点可能会淡忘,但学过的内容在脑海中会形成知识网络和目录,需要使用时便可以快速确定应该在哪里查找相应知识点。

索朗曲珍在药品生产企业制水车间进行检查工作

索朗曲珍所获得特培优秀学员荣誉称号证书

北医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学习和心态调节能力。2017年的那场考试名额少,报考人数多,因为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所以当时李天巍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作为妻子,索朗曲珍时常安慰激励他:“不管有多大压力、考不考得上,都要坚持!如果你不试一下,你永远也不知道结果。主动去试试吧,哪怕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在妻子的支持下,李天巍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也因为北医四年的学习生活培养了他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他在考试中拔得头筹成功被录取。

从两地分居到圆满团圆,从不太感兴趣的工作到各自喜欢的事业,李天巍和索朗曲珍从不畏惧改变,反而抓住了能够改变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进一步提升自己、加强学习。在北医培养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潜移默化地给两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转机。

“他永远是最懂我的那个人”

在两人异地工作的五年里,西藏许多地方并没有通火车,行车也并不方便,从拉萨到日喀则大概要乘坐5个多小时的大巴。即使路途遥远,旅程颠簸,每周李天巍还是会雷打不动地乘坐周五晚上大巴来看索朗曲珍,乘坐周日晚上大巴又返回拉萨。李天巍笑道:“来回的车票都可以装满一整盒了。”

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异地,大团圆也为这个小家庭带来了三个女儿。索朗曲珍的工作性质需要她经常外出检查学习,因为有时难以照顾到家庭,加上她完美主义的性格,有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愧疚的心态。夫妻俩的晚间夜谈则成了她排解压力的一个方式。

在孩子入睡后,李天巍和索朗曲珍经常会聊一两个小时关于生活、工作和梦想的话题,“我们俩无话不谈”。索朗曲珍会给李天巍讲工作上遇见的开心或难受的事情,而李天巍会耐心地倾听,并宽慰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她对什么事情都很认真,什么事情都想做得完美,我就想的比较开,所以经常会给她进行疏导。”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总是能包容理解对方,并给予对方支持与鼓励。索朗曲珍把李天巍评价为“家庭心理指导老师”。

小宝宝一周岁时的全家福

除了心灵方面的沟通,两人在家庭上的分工也很明确。因为李天巍厨艺比较好,所以承包了家里的做饭任务,而索朗曲珍负责陪伴孩子。“孩子们的衣服,我们还是喜欢用手洗”,每逢周末,孩子们的衣服一人洗、一人清,在阳光底下晾晒,收获干净温暖的味道。

“除了工作时间,我们几乎都在一起。“索朗曲珍了解李天巍容易生气的地方,就会刻意避开,而李天巍也熟悉索朗曲珍性格上的小特点,对她特别包容。为了让晚上照顾完孩子疲惫的索朗曲珍睡个好觉,第二天早上李天巍会主动起来送孩子上学,然后再折返回来接她上班,而每到傍晚时分,他也会准时来接她下班。索朗曲珍单位上的人都认识李天巍,调侃他们为“模范夫妻”。

在工作的忙碌中,在家庭的琐碎中,李天巍和索朗曲珍永远了解对方的脾性、支持对方的事业、体谅对方的辛苦,他们的爱没有太多轰轰烈烈,他们的爱收藏在一趟趟穿梭于拉萨和日喀则的车票中,蕴含在耐心的倾听与真诚的倾诉中,揉碎于共同度过的做家务陪伴小孩的平凡岁月里,朴素而富有力量。

到基层去,服务人民

2020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这封回信也让李天巍和索朗曲珍倍感振奋。“我当时是一字一句认真深入地学习的!”总书记“到基层去奉献”的鼓励让李天巍与索朗曲珍想到自己的初心和行动。从最初想回报家乡,到后来热爱上自己的工作事业,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工作,都是在为西藏的建设作贡献。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0年再来西藏,正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此行来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也是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后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从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可以读出总书记西藏之行的深意。“我总觉得拉萨离北京很远,总书记也离我们很远,但我们的心却和总书记很近很近,总书记对西藏人民的关心关爱让西藏人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两人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规划。李天巍将要去到海拔五千米的羌梅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并工作一年,到群众中去,为老百姓办实事,带领他们做党的建设,帮助群众谋发展。因为工作需要,李天巍未来打算参加司法考试,加强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对如今纪委工作的看法是:“药学是采用化学的方法给人治病,而纪委的工作是从思想层面给人治病,都是治病救人的工作。”

李天巍在海拔5000米的羌梅村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

索朗曲珍对未来的规划则是继续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参与制定更多符合西藏实际发展的政策法规,更好地服务和指导藏药生产企业和藏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厂房升级、改造工作,促进藏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她决定不断提升自己,练就过硬本领,先努力成为优秀的国家级药品检查员,再努力成为境外药品检查员,代表中国参加境外的检查工作。即使两人已经离开了大学,但他们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们会从书本中学习,也会从身边的同事身上学习。

2017年索朗曲珍作为西藏特殊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赴国家药品监管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挂职学习。期间,她认真聆听和记录老师们分享的经验,做好笔记。当时她所在学习处的负责人正好是2001级北医校友、国家资深药品检查员曹轶,索朗曲珍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标杆,抓住一切机会向他学习检查理念与技巧。对于索朗曲珍来说,优秀的同事也是她的老师,用亲身经历丰富她的阅历、给予她经验。

2022年,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面对母校和学弟学妹,李天巍和索朗曲珍表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一定要珍惜在北医的学习机会,提前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在严谨创新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在最能奋斗的年龄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扛起我们必须扛起的使命和担当。

人物简介

李天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在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院从事医疗器械检验工作,2018年进入西藏纪检监察系统,将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羌梅村驻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一年。

索朗曲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在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担任医药卫生教师,2013年至今在西藏自治区藏药审评认证中心从事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检查工作。




(来源 /《北医》报2022年5月30日第4版  策划 /宣传部 学工部  统筹 / 张湄芷 李贝贝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采写、排版 / 程曦  责编 / 宣传部 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