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1988年,激光冠脉成形术,亚洲首例!

编者按

时光游走,岁月不停

2022年金秋

北医即将迎来110岁生日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

官微推出“医学博物馆”系列

在一个个故事当中

感受医学前辈的大家气质

回顾历史时光的点滴瞬间

这些老一辈科学家

是某个全新领域的奠基者

或某项尖端技术的发明人

他们一生开拓进取,淡泊名利

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奋斗不息

在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

开启新征程之际

让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故事

以史为鉴,铭记责任与担当

面向未来,争做时代领航人

众所周知,21世纪是激光科技的黄金世纪,激光技术在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

鲜为人知的是,这项技术是北医三院陈明哲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进口”,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研究、突破的,还与一部科幻电影有关。受《星球大战》电影中激光战斗的启发,美国第一批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医生Garrett Lee 最早提出用激光打通患者冠状动脉的设想。

当时在美国留学的陈明哲辗转找到Garrett Lee和Dean Mason,经过几个月漫长的申请,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终于加入Garrett Lee团队。并有机会在这个团队里与心脏外科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例开胸激光冠脉成形术,陈明哲也掌握了这项尖端医疗技术。

回国后,陈明哲于1987年在北医三院完成开胸直视激光冠脉成形术,1988年又完成经皮激光冠脉成形术,开创了激光在中国、在亚洲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先河。

困难重重的留学征途

陈明哲1935年出生于广东东莞的一个中产家庭,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他产生了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立下奋发图强、让祖国强大的誓言。由于自己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在母亲的影响下,陈明哲走上了学医道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但那时的现代医学,既没有先进技术,又缺乏专业人才,与国外相比各方面都有显著差距,而被誉为“在心脏上舞蹈”的心脏内外科,更是如此。

时任北京医学院和北医三院的领导找到陈明哲,希望他到美国去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医学,并学习先进的内外科技术。当时的留学条件并不容易,走出国门留学也意味着要放弃国内稳定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国内医学急需进步的现状,秉承祖国需要高于一切的信仰,陈明哲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天地。

身在异国他乡,再加上自己学的外语是俄语,语言沟通就成为陈明哲的第一只拦路虎。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先找到一所美国新建的稍微偏僻的亚里桑那大学,一边学习英语,一边学习医学知识。

由于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陈明哲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里,久而久之,大家都认识了他,图书馆里存有的700多套幻灯片,陈明哲全都看完并加以掌握。

每逢周末,他还会去当地的天主教堂,与他们用英文交流,以此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过了语言关才是第一步,想要进入美国的医学界,必须要考取美国医师执照。美国医师执照考试,是全美国最难通过的考试之一,题目都是多选题,题量很大,需要对知识掌握到极致才能应对。

但陈明哲一次就通过了这项考试,这是美国人都难以做到的,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从那时起,大家都对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年轻人刮目相看。虽然自己从事的是呼吸科专业,但他发现美国的心内科发展更加迅速,为了学习到最前沿的医疗技术,陈明哲果断从呼吸科转到了心内科,并全力融入美国医学界。

留美期间,陈明哲既学到了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又结识了很多各个领域的医学大咖,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不忘对祖国的牵挂,中国的心血管内科,即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是中国,也是亚洲的首次突破

1987年5月,在美国留学8年之后,陈明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激光作为前沿医学领域的重大创新,能够更加精准迅速的治疗疾病,对于医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陈明哲在回国时,从美国带回了一台激光发射仪和一些导管,用于未来医疗领域的研究应用。国家十分重视,将“激光技术”补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拨款二百万美金,从国外购进血管造影机和超声系统等先进设备加以研究。

在陈明哲回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就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激光冠脉成形手术,手术的成功使得当时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死亡率从40%迅速降到了5%,使那些原本对生命已经失去信心的人,重新迎来了希望。

同年10月,北医三院心内科正式成立,陈明哲教授任主任,并在北医三院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由心内科主管的心脏导管室。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美国的导管室是由心内科组织的,而国内的导管室是由放射科组织的,陈明哲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效法,由心内科主管的心脏导管室,在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时任卫生部长为手术成功发来的贺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内的机器设备落后、导管耗材短缺、基础研究薄弱,陈明哲回国后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找工厂、造机器、做动物实验。

团队中郭静宣教授等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在非心血管专用的X线造影设备上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他们白天做心导管手术,晚间和周末开展激光动物实验研究,为后续人体手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当年动物研究实验载玻片及蜡块

除了临床手术,陈明哲教授团队还做基础研究。1988年3月聘请在国外已学有所成的韩启德教授、王宪博士加盟心内科,开创了我国心血管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先河。通过研究发现最初使用的YG激光,属于热造影,对血管损伤较大,容易再狭窄,随后变更改为准分子激光。同时自主研发光纤前端探测头,使其更光滑,减少冠脉损伤。陈明哲教授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改进操作技术,见证了我国激光冠脉血管治疗技术发展。

陈明哲在1987年完成开胸直视激光冠脉成形术,1988年又完成经皮激光冠脉成形术,开创了激光技术在中国、在亚洲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先河。这项手术的成功,更加奠定了北医三院在全国心内科室的领航地位。

1988年全亚洲首例经皮激光冠脉成形术手术部分照片

作为一项全新的事物,其他医院的医生对激光手术知之甚少。为了提供成功的手术经验,让更多医生掌握这一项技术,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救治,陈明哲特意把激光手术的过程录了下来,供医生们学习参考。

他既是激光手术的开创者,也是传播者、教育者,从那以后,激光手术、激光诊疗逐渐走上了时代的舞台。这盒录像带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岁月,它作为一份珍贵的史料,展现了老一辈北医人、北医三院人的专业和付出,也激励着新一代心内科人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胸怀家国,无问西东

激光冠脉血管治疗技术在80年代是一项美国已经开展的新兴技术,而在国内当时冠心病介入治疗尚处于萌芽状态,激光冠脉治疗更是一片空白。陈明哲教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带领北医三院心内科团队引进这项技术,意义深远。

不但跨越式促进了国内的冠心病治疗发展,引领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使刚刚建科的北医三院心内科名扬全国,展现了北医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虽然这项技术后期因为治疗并发症的问题,在后续的介入治疗中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年来,随着激光冠脉成形术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准分子激光冠脉斑块消蚀术(ELCA)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新的治疗的前沿。

准分子激光是一类脉冲气体激光,混合惰性气体与卤素元素作为活性介质以产生短波长、高能量的紫外线脉冲光源;激光穿透深度与波长直接相关,采用紫外线激光拥有更浅的穿透深度、释放更小的热量以及更少的不必要的组织损伤。ELCA在PCI中处理血栓、无法穿通或无法扩张的病变、慢性闭塞以及支架扩张不足中可发挥独特的作用。而这项技术迎来的第二个热潮,再次让人感叹当年陈明哲教授引入激光冠脉血管治疗技术的高瞻远瞩。

1988年北医三院举办激光血管成形术国际交流活动

北医三院心血管研究室获卫生部表彰

如今陈明哲虽然已经退休,却仍活跃在教学、临床、科研各个领域,也曾顶住巨大压力,在SARS肆虐时指挥防治工作,竭力挽救SARS病人的生命,承担起北大医学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作为曾经的心内科引领者和北医三院院长,他大力推进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的现代化改革。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陈明哲的名字在医学界广为人知。是他和同事们殚精竭虑,率先将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段引入国内,为三院在医疗行业的名列前茅打下了基础;是他学贯中西,培养出了不少业界专家教授;是他的精心诊治,使得一位位病人摆脱病痛,恢复健康。

陈明哲教授曾言,自己一生中最欣慰的事情就是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都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而奋斗,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行走在时代前沿的北大医者,胸怀家国,无问西东。


人物简介

陈明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5月出生,广东东莞人。内科心血管病学家。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年赴美深造,获美国医学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任美国西部心脏病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屋仑激光研究所副主任。1987年回国,当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曾任北医三院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

1987年回国后,开始筹建心血管研究室,进行激光血管成形术的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承担和主持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以及卫生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本文为:现代医学博物馆建设计划资助课题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陈明哲教授团队激光冠脉血管治疗技术档案资料及实物采集”成果,

课题组成员:汪宇鹏、张颖慧、童素梅、唐熠达





(联合策划 / 宣传部、档案馆  素材来源 / 现代医学博物馆筹备组  文字 / 汪宇鹏、张颖慧、杨映锴  图片/ 课题组、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