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拉巴桑珠:在西藏续写北医情怀

编者按

离开母校

情怀依旧

北医给予他向上的力量

奉献精神绽放熠熠光彩

回到故乡

扎根西藏

他行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用知识的星光点亮雪域高原

他是北医2007届校友

拉巴桑珠

2007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典礼上,基础医学院范少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对毕业生深情寄语:“北医毕业的学生,生活上都不会太差,所以要有一些浪漫情怀,以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待生活,追寻理想。”坐在台下的毕业生拉巴桑珠,默默记住了这句话。怀揣着“仰望星空,追求大我”的浪漫情怀,他告别北医,回到故乡西藏。

2020年2月21日,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任职于西藏大学医学院的拉巴桑珠认真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同学们练就过硬本领、服务基层人民。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毕业十余年过去,拉巴桑珠没有忘记他的浪漫情怀,追求个人精神目标的同时,他想把这种“浪漫”传递给西藏大学的学生。

拉巴桑珠给财经学院新生开展防疫防艾防结核专题讲座

毕业回到故乡

2002年,拉巴桑珠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新生。2007年毕业后,他回到西藏,在西藏大学医学院担任助教工作。数年过去,深造归来的他依然任职于西藏大学,担任预防医学系副主任(负责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谈到从北京返回西藏故乡的决定,他没有后悔。“我有故乡情结,不管走到哪里,心里的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从初中起,他就离开了西藏,在其他省市上学。直到2007年大学毕业,他决定回来,回到心中牵挂的故乡。

当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就业去向很多,各级疾控中心、医院感染科或中华医学会都是前景可观的选择。多数同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关于留京,拉巴桑珠不是没有考虑过,“如果我当初留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也不错,但可能不会像现在一样,实现这么大的社会价值。”留在北京的北大毕业生不在少数,而留在西藏的北大毕业生数量却不多。综合考虑之后,他主动联系西藏大学并投了简历。他回忆道:“后来院长给我回了电话,我记得特别清楚,这次通话后工作就基本确定了。”

2007年7月10日,他从北京出发,12日到达拉萨,在老家待了两周后正式开始工作。做选择对他而言不是一件难事,他走向西藏大学校园的脚步踏实而坚定。外界的声音纷乱复杂,孰是孰非难以分辨,唯有内心的信念是指引未来的罗盘。他回忆起在北大医学部学习的日子,学校的教育和同学的交往弥足珍贵,独立人格从那时开始生根萌芽。

拉巴桑珠在北医2004年运动会上

重返雪域高原

在西藏工作,需要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个人定位的转变。“我从十几岁开始就离开西藏到内地读书,虽然我是藏族人,但是在外生活十几年再回来,依然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刚回雪域高原的那段时间里,拉巴桑珠努力适应当地生活,并把适应的过程当作一种锻炼和提升,心理状态发生调整,生活方式和与人相处的模式也有一定转变。

拉萨发展水平有限,不仅有民族文化的差异,也有经济水平的差距。刚从北京回到拉萨时,拉巴桑珠经历了短暂的适应期。回顾从毕业到现在,他心态平和,“基本上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他说,物质追求并不是自己的人生重心,他坚守个人的浪漫情怀,把更多力量用于仰望星空、追求大我。后来拉巴桑珠有机会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保持良好心态的他生活科研并未遇到棘手的困难,后来顺利归国任教。

身着藏服的拉巴桑珠

进入教育行业,个人规划和社会发展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练就过硬本领,老师也要加强学习,把个人理想和学校、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

如今在西藏大学任教的拉巴桑珠,始终对工作保持火热的激情。“西藏大学工作环境非常好,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拉萨,来到我们学校,看看我们的办公室,你就能感受到了。”他说,身在高原,精神和志气要高于高原。他想参与西藏的建设,也想引导更多的青年加入其中,鼓励毕业生在这片雪域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一封重要回信

“我们藏大的学生,90%都自愿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让我感到非常骄傲。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把边疆和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在青春的篇章中书写人生价值和信仰。”

谈起总书记的回信,拉巴桑珠为学生欣慰的同时,也倍感身为教师责任重大。“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疫情,如何做到早觉察、早发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去更好地应对。从今年开始我们打算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到常规课程安排,虽然这些之前就有,但不是特别系统,希望学生们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西藏大学一直在努力完善学科体系,健全学生培养方案。拉巴桑珠说,他也会把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思考如何服务基层人民,让这封回信持续指导个人成长方向和西藏大学的教育发展。

他教育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设立清晰的目标,这样才能一步步实现人生规划。对于教学目标和科研规划,他脑中有清晰的蓝图,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学上除了授课,我也在做学科的申报,希望能够申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学科;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22年成为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研上我要更加努力,特别希望得到北医的帮助或合作,申请一些更有意义的科研项目,我们在积极申报公共卫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级/部委级重点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我还承担了一些行政事务,今后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

续写北医情怀

时光从久远处潺潺流淌而来,拉巴桑珠的大学生活夹杂着苦与乐。他说起一段记忆犹新的往事:那是大一上学期,拉巴桑珠在高数学习上有些力不从心。热心的班长准备了高数习题和笔记本,在没课的晚上帮他辅导高数。

二十年过去,拉巴桑珠丝毫没忘记和班长相处的细节,班长飘逸的字迹、笔记本的封皮和深秋的夜晚成为他永恒的母校记忆。

后来,班长作为拉巴桑珠的入党介绍人,引导他沿着光荣、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大学这五年里,班长都在帮助我,真的非常感动。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有不同的优势。遇到困难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助,生活在这样的班级家庭里,大家都在快乐地成长。”

拉巴桑珠和大学同学的合照

毕业后,拉巴桑珠以另一种形式和母校维持着联系。他成为了西藏大学的一名教师,在藏大续写他的“浪漫”情怀。

成为教师的决定并非偶然,北医的老师们曾让拉巴桑珠感到温暖,也是他奋斗的榜样。公卫学院的李立明教授、吕筠教授的课程给学生时期的拉巴桑珠留下深刻印象;常春教授的健康教育课程激发了拉巴桑珠在西藏大学承担健康教育授课的热情。

返乡路途遥远,交通费用昂贵,当时不少西藏的同学选择春节留校。当时韩启德院士在过年时和留校的学生亲切交谈、关心西藏同学的生活……拉巴桑珠谈起这些温馨的场景,感激之余也向各位老师致敬,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在工作岗位上坚守高尚师德。

拉巴桑珠为西藏大学学生授课

“最近我们也请来北医的老师为藏大学生授课,比如公共卫生学院的魏雪涛教授,我们都成了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在援助西藏大学,藏大的师生心怀感激,也努力让更多北医培养的学生在西藏创造价值,用他们自己的所学为边疆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学校能够为优秀毕业生开通更多绿色通道,将他们输送到祖国需要并且专业对口的地方,也希望学校为毕业生组织更多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拉巴桑珠说,他会践行“厚道”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西藏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做好,以此回报母校的教育。

90周年校庆时拉巴桑珠进入北医,时隔二十年后110周年之际,他为母校送上“不拘一格降人才,育人育才育儿女”的祝福。“能够在母校学习是我一生的荣耀。祝愿母校立足于世界,不断为国家培育健康的下一代。”

藏族人有一个说法:“如果把别人的事情都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基本也不会做得太差。”拉巴桑珠借此向北医的同学们表达希望:“既然选择了从医这条道路,就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前途,还要考虑国家大局,一定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甚至世界挂钩。你们要有更大的理想,要想到自己是在代表国家、代表家乡去奋斗。”

大学生活白驹过隙,拉巴桑珠鼓励师弟师妹不负韶光,追求进步。北医不仅是荣誉光环,更是各位同学冲锋在前、不畏风险的信念来源。“我们在赶路,全世界的人也在赶路,一定要加倍努力。”


人物简介

拉巴桑珠

1984年8月生,北京大学预防医学2002级本科生。现任西藏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负责人,西藏大学高原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赴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院国际社区卫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回到西藏大学医学院担任讲师;2014年赴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西藏大学医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流行病学、高原健康教育、卫生政策与卫生人力资源、儿童营养等。




(联合策划 / 宣传部、学工部  统筹 / 张湄芷、李贝贝  采写、排版 / 雷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