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从他们的眼中,看那些与雪花一起燃烧的日子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北京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

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4月10日

医学部学生工作系统

组织召开集体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暨冬奥驻地保障教师专题座谈会

参与冬奥服务保障的12名专职辅导员

结合冬奥服务的实践经历

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与大家交流分享了学习体会和感悟收获


此次医学部共有7名辅导员加入了昌平新校区驻地专班,为兴奋剂检测、国家冰立方场馆保障的北大志愿者们保驾护航。

基础医学院赵姗重点介绍了开展思政教育的相关经验,“党旗红”领航“志愿蓝”,学生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意志也更为强烈,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甘做“幕后的幕后”则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感恩之旅。

参加中队读书会

主题党团日活动

第一个感触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疫情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成功举办,正说明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作为驻地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和支部老师的工作职责就是抢抓冬奥工作良机,上好冬奥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让“党旗红”领航“志愿蓝”。在闭环70多天时间里,我们结合服务期、转换期、隔离期、移出期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党团主题教育等近30次活动,引导志愿者在完成国家任务中提升思想修养。经过冬奥服务这场爱国主义洗礼,每个人的思想都得到提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纷纷向党组织靠拢,驻地共收到入党申请书37份。

集体生日会

送给中队同学的贺卡和小礼物

第二个感触是,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了闭环内的数万名工作人员,舍家忘我、坚守数月,展现了感动人心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意识。听到这里,我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说兴奋剂检测中心志愿者是幕后英雄,我们就是幕后的幕后。这是一次难得的工作体验,70多天我们和不同单位、不同工种的人员一起工作,从陌生到熟悉;闭环内就像个小社区,正常运转要靠每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从各司其职到互相帮助;辅导员都是六边形战士,不但要开展中队活动,进行思想引领,布置空间、活动策划、制作海报、撰写新闻稿、报送数据、车辆调度等也都是日常工作,有的老师还变身理发师,解决了驻地所有男同胞的发型困扰;有的老师帮助同学维修眼镜等,练就成工作上的多面手。驻地里每个人都积极工作,苦干实干,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和适应,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起床就在单位的沉浸式工作模式;各工作组也配合地更加默契,像家人一样彼此支持照顾。

药学院王梓霖阐释了自己对于冬奥工作的理解,并将其凝练为黑色(不分昼夜的接续战斗)、红色(思想引领全程嵌入)和黄色(医疗垃圾转运的安全及时),在细微中见真情、在落实中争担当。

第一个是五环中的黑色。正式的闭环工作,是从1月21日那个大雪纷飞的黑夜开启的。也是以那个深夜为起点,我们和348名志愿者经历了数个日夜,是除夕夜伴着万家灯火踏上去场馆上岗的班车,是凌晨1点回到驻地双手捧着老师们备好的姜丝可乐,“小蓝人”们每天都格外努力,身为他们背后的志愿者,我只想“对学生的好,没有理由,只有细节”,要让驻地成为他们的家,要陪第一次离家在外这么久的他们过好一个温暖团圆的年。74天的闭环工作,101名工作人员组建成15个工作组,大家真正做到拧成一股绳,面对问题不“绕弯子”;面对难点不“撂挑子”,面对矛盾不“捂盖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第二个是五环中的红色。在闭环内,我们既要精益求精做好全方位生活保障,更要将思想引领嵌入冬奥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志愿者入驻后,驻地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集结134名党员在党旗下集结成立先锋队。3月13日,冬残奥会闭幕的晚上,驻地老师们一起迎接最后一趟晚班志愿者归来,从“首胜”到“首金”,大家亲眼目睹了五星红旗在自己服务的“冰立方”升起,手里挥着红旗,双眸噙满了热泪。我坚信,就在那个瞬间,年轻的我们,更加坚定了心中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垃圾清运作业

第三个是五环中的黄色。这是医疗垃圾袋的颜色,对于我来说,是一份从未有过的工作体验——负责闭环内的“垃圾清运”工作。用一句话概括我与环卫、保洁配合的感触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扔垃圾对大家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投掷动作,但对环卫工人却是无数个动作的连环作业,俯身、弯腰、挥臂、擦拭、扎紧这些动作每天都会被重复数千次,简单的打包,实际经历双层套袋、鹅颈封口等至少6个环节。他们把简单细致写入生活,于细微之处,正是爱的放大。

护理学院陈洁如从另一种角度同样凝练了五种工作的颜色——艰苦奋斗是底色、实践育人是本色、发扬经验是成色、感动常在是亮色、成长收获是特色。

第一种颜色叫做:艰苦奋斗是冬奥工作的底色。前期筹备时,紧锣密鼓:每日一次的小组会议、隔天一次的工作组会、三日一次的实地踏勘,都是欲善其事的分秒必争;入住驻地后,披星戴月:凌晨1点迎接深夜归航的最后一车人、凌晨2点整理次日核酸检测名单、凌晨3点巡视楼宇保障安全、凌晨4点案牍劳形修订文件、凌晨5点送走新一天的第一班岗,都是朝乾夕惕的奋斗痕迹。

陈洁如与健康保障组老师在核酸检测现场工作

第二种颜色叫做:实践育人是专项工作的本色。一项看似简单常规的核酸检测工作,我们不断优化实施机制,细化工作环节,精准落实人员信息,引导志愿者自觉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措施执行的“巡查员”、政策落实的“督导员”,把每一项工作都化作育人主场,让育人实效春风化雨。

第三种颜色叫做:发扬经验是实践出真知的成色。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大昌平驻地做到了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无一漏检”和零感染的工作成果。冬奥志愿者驻地的防疫经验也能及时地整合到校园的疫情防控应对中。

陈洁如与中队患麦粒肿同学合影

第四种颜色叫做:感动常在是驻地生活的亮色。我所在中队的一名同学患了严重的麦粒肿,闭环内无法将其转运至医院进行及时治疗。我和驻地领队一起,想办法与上级部门协调,希望能加派医疗力量增援。临出闭环前,那位同学特别表达了对我的感谢。我们不一定能全方位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但面对困难时,我们永远和学生站在一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永远都能发自内心地提供最真诚的帮助,这一切,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第五种颜色叫做:成长收获是我个人身份转变的特色。从学生到老师,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职责、不一样的心情,从武汉疫情被学院辅导员老师们照顾,到作为辅导员照顾冬奥志愿者们,我会接好这一棒,将北大医学的“厚道精神”和激情热情传递到更多学子手中!

口腔医学院王雪涵分享了从事健康保障的相关经历,把“应急”当作“日常”、为驻地疫情防控守好最重要的底线,中队长的身份更多的是相互学习、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1月23日,全员进驻的第二天,我们就遇到了第一次发热应急情况。紧急状态下,我和陈洁如老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线调度,迅速清空楼道、将发热同学转入应急隔离室、联系120转运、全面消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应急状况成功解除。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时刻把“应急”当作“日常”,全力保证每一次应急平稳度过、顺利解除。

分发集中隔离期防疫物资

日常工作中最大的“考验”是每日的核酸检测。进入赛时后,志愿者人数多、上岗情况复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全体志愿者固定核酸检测编号,每天提前摸排上岗安排,通过网格化管理确保通知到人、责任到人、应检尽检、无一遗漏。两个多月来,我们不折不扣地完成着核酸检测工作,这期间有凌晨6点的超早场,也有晚上10点半的夜场,有除夕夜的默默坚守,也有元宵节的全力以赴。

召开中队评议会

与中队成员堆冰墩墩雪人

我还担任了第31中队的中队长,负责中队成员思想引领、日常管理、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31中队的队员为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战士和2名中国公安大学的同学,与10名纪律性极强的成员相处,比起常规的教育管理,更多的是相互学习、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开中队评议会时,“入乡随俗”地与大家一起端坐笔直,所有人聚精会神,效率极高;日常生活中,以极高的内务标准获评优秀宿舍,默默帮驻地将物资室整理得整整齐齐,每次进出门时必定为走在后面的人掀起门帘,在每一句“不提要求,只干实事”的承诺中,我感受到了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后激发的巨大力量;组织集体观看冬奥会开幕式时,仪仗队战士们激动地看着队友升起国旗,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听着他们讲落泪战士闫振的故事,分享日常训练的艰辛与每次出任务时的热血,那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深深感动着我;下大雪后,中队成员在纷飞的雪花中精心雕琢,堆出冬奥顶流冰墩墩,在那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每个人都笑得像个孩子,封存起一份独属于31中队的美好回忆;当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冰立方夺冠,朝夕相处的中队成员升起中国国旗时,我兴奋落泪,与有荣焉,那一刻我真实地觉得,我与祖国,同频共振。

医学预科杨晓婷从负责的疫情防控组织保障工作中深切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唯有绷紧底线思维、敢于迎难而上,思政教育才能做深做细、做到学生心里。

在冬奥驻地专班工作中,我亲身感受到学校党委对冬奥工作的高度重视、有效统筹。449人,70多天闭环生活,医疗和防疫工作离不开组织的有效保障,在防疫物资紧缺、医疗垃圾清运和应急医疗转运等工作中,通过搭建与属地各方的通联机制,才能保证配齐配足防疫物资、兜住驻地医疗防疫底线,提供强有力的底气和坚实的保障。

驻地隔离期配送盒饭

同时,闭环医疗防疫工作具有“一失万无”的特点,需要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提到的“胸怀大局”的精神。在冬奥工作中,我主动配合协同各个工作组,有求必应、积极应变、配合临时党支部开展教育引领活动、制定防疫专项方案、配合集散安保组实施志愿者通勤防疫措施、配合生活保障组捋顺闭环物资交接流程,共同筑起闭环疫情防控安全网。我感受到了被组织需要和信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定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

中队党史、冬奥史读书评议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我通过1对1谈话、接送问候和中队心情“树洞”等多渠道了解志愿者的情绪状况、思想动态,既是对志愿者工作生活的关心,更是对他们思想情况的关注;敲开宿舍门,贴近同学心,杜绝隐患生。时时绷紧“底线思维”这根线,进一步研判、深一度防范,守住、守牢、守好思政教育安全底线。70多天闭环内志愿者、驻地专班、工作人员全员、全环境、全过程教学相长。事实证明,这能够真正达到抓住人、打动人、说服人的效果,帮助同学们坚定政治信仰、锚定未来航向。

学生工作部陈宇晗以“人在工作一线、心在学生中间、情在工作之间”的“三在”体会,深切感受到了“We are champions”的冬奥、昌平双重战斗情谊。

“人在”是指投身在冬奥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一线。我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昌平新校区驻地和兴奋剂检测中心场馆的信息报送。我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连续73天每天早上6点开始,随时联动驻地各工作组和属地各部门派驻人员,关注近20个项目的情况,收集数据,撰写文稿。信息报送不是简单的罗列数字或堆砌文字,更展现出了驻地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

“迎来送往”志愿者上下班

元宵猜灯谜、画灯笼活动

驻地文化墙和活动海报

“心在”是我作为专班成员“暖心陪伴”志愿者,为他们“精心设计”各类活动的概括。在“迎来送往”志愿者上下班的时候,在驻地里迎面碰见同学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打招呼。当“回驻地”变成“回家”,“陈老师”变成“宇晗姐”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我在承担驻地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工作之外,还精心构思了二十多项广受欢迎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驻地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学思践悟,提升综合素质,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以更好的状态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情在”是说,北京大学是驻地主责高校,这就意味着工作专班不仅是带队教师,同时还是驻地的管家。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我把自己定位成桥梁,增进双方了解,推动建立情感纽带。

学生工作部曲远山分享了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坚持(党旗引领、团结协作、主动作为、立德树人)以及学好冬奥精神的三个需要(点燃“自信的灵魂”、继承“拼搏的热血”、感悟“团结的力量”)。

冬残奥会最后一个服务日 同学们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我们坚持党旗引领、牢记初心擦亮政治底色。进入驻地的第一天,临时党支部应运而生,在支部的领导下,各中队思想政治教育如火如荼,党员志愿者们在关键岗位冲锋在前。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冬残奥会的最后一个服务日,同学们自发唱着《歌唱祖国》走回驻地,在宿舍楼前振臂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一刻,我感到驻地的冬奥思政课不是单向的讲解传授,而是这一群闪闪发光的中国青年,用奇迹的中国红、党旗红向身边人传递冬奥力量。

与志愿者、工作人员一起搬运饮料物资

我们坚持团结协作、统筹力量凝聚工作合力。离开驻地前,由于食堂二层没有电梯,241箱饮料物资只能靠人力一箱箱地扛下楼。在搬运期间,志愿者、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自发加入到队伍中,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如何更高效地完成物资转运。在驻地,没有你我,只有往一处使的劲儿,往一处想的心,集体的力量也成为了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夜间扫雪

我们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化解风险挑战。有一天夜里突降大雪,积雪掩盖了人行道,考虑到夜间还有志愿者乘车归来,作为生活保障负责人,我赶忙冲到院子里准备扫雪。当走出宿舍楼时我发现,警察、保安等驻地的工作人员已经自发地拿起工具,清扫出一条雪中小径。在驻地,没有分内分外的事儿,只有“困难面前有我们”的决心。我想,“往前走一步”的工作作风也正是驻地平稳运行的耀眼底色。

与志愿者一起体验保洁工作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共享成长果实。为了鼓励同学们锻炼身体,驻地的老师们以身作则,积极锻炼,跑步机、乒乓球台都成了老师们谈心谈话的重要载体。此外,临时党支部还开展了“岗位体验”的劳动教育活动。同学们从一屋难扫到奉献驻地,在他们的笑脸中,我感受到志愿服务精神的一脉相承,更欣慰于同学们心系集体,尊重劳动的个人成长。

海航万豪驻地主要承担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志愿者的服务保障工作。

基础医学院杨岸蒲介绍了驻地疫情防控“人人参与、人人上心”的良好经验,以“把温暖传递给志愿者,他们把温暖传递给世界”的理念,全面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坚实支撑保障。

除夕夜,杨岸蒲(左二)和驻地老师们为上岗结束返回的同学送上新春慰问物资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中国的防疫政策再次经受住了考验。大家庭助理志愿者因为要长时间和服务嘉宾在车内相处,感染风险大,防护难度高。除了每天开会时“婆婆嘴式”的反复强调、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外,还有疾控专家为同学们讲授科学防疫方法,志愿者们自发录制防疫知识短视频、自发检查驻地内的防疫死角,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上心”的防疫氛围。

总书记讲,“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因为岗位需要,志愿者们要根据服务嘉宾的行程来安排自己的时间。2月11日,北京暴雪,一名嘉宾参加宴会到深夜12点结束,志愿者要在送达嘉宾后才能返回驻地。我一边鼓励她,一边随时关注着她的行程定位。在驻地门口看到志愿者平安回来,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志愿者把收到嘉宾赠送的徽章转送给我,我明白,这样的守候是值得的,我们把温暖传递给志愿者,他们把温暖传递给世界。

驻地“第二考场”考试结束后驻地教师杨岸蒲与监考员、志愿者合影

总书记指出,本届奥运会是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名志愿者是2022年夏季毕业生,报考的北京市选调生笔、面试时间和闭环时间冲突。各单位的态度出奇地一致:冬奥志愿者已经奉献了这么多,坚决不能因为冬奥,影响他们的就业。经过学校出面沟通、驻地安排考场、运送试题,兄弟高校派出监考教师,报考单位搭建远程面试平台,经过三次彩排,考试顺利完成。

总书记讲,“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很多志愿者收到了各国嘉宾的感谢信和旅游邀请,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专程参加了志愿者们的生日会,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市级专班组织的冬奥云队课。冬奥会结束时,驻地北大志愿者牵头,号召各高校志愿者一起,将剩余的个人物资捐献给吉林抗疫一线,将这份志愿精神传递下去。

学生工作部李贝贝分享了亲身见证志愿者成长的喜悦心情,“再苦再累也要把最好的微笑、最高水准的服务展现给外国友人。因为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承载着中国国家形象向阳而生的一分一毫”,这些学生的深刻感悟正是辅导员们继续努力的不竭动力。

在闭环内,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健康保障、疫情防控以及物资保障这几方面的工作,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明确防疫底线,筑牢防疫阵地,助力疫情“零感染”;二是做好核酸检测,细化健康监测,确保关怀“常在线”;三是立足学生需求,充分保障物资,确保闭环内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

《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大学志愿者周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场速写

屈文鑫教巴赫成功读出“一起向未来”的中文发音

“自我探索与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小组活动

由吴宇轩同学录制的春晚节目

韩沛恩担任线上春晚节目主唱

来晓真同学担任开幕式车长

与此同时我也是14中队的中队长,要时刻关注每个同学的动态,关切他们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做好谈心谈话以及思想引领,扎实上好北京冬奥会的“大思政课”,促进志愿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中队的同学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志愿服务,还有一大批同学积极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外国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场速写画像的周娜同学,教巴赫成功读出“一起向未来”中文发音的屈文鑫同学,还有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在隔离期间为同学们做团体心理辅导的王艺璇同学,积极为学校线上春晚节目录制和剪辑的吴宇轩同学,作为节目主唱并且弹得一手好吉他的韩沛恩同学,以及作为车长积极参加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同时还参加总结表彰大会的幸运儿来晓真同学等。他们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镜头中,获得《人民日报》、学校官网等校内外官方平台报道,充分展现了北大学子不一样的志愿者青春风采。

保障北京冬奥村的九华山庄驻地重点承担了反兴奋剂领域的陪护工作。

药学院耿晓强结合“深夜蹦迪的阑尾”“意外脱落的尾椎”两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北大青年不惧困难勇挑重担的集体群像,团结的力量焕发出闪耀的光芒。

耿晓强陪同李名扬同学在北医三院冬奥门诊输液

第一个故事是“深夜蹦迪的阑尾”。李名扬同学是冬奥村反兴奋剂领域的陪护员志愿者,2月18日晚11点50分突发右下腹痛、疼痛难忍,经驻地医生初步诊断需要转诊,我立即陪他搭乘闭环内转运车辆到达北医三院冬奥门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后续的输液从凌晨3点半持续到5点,我们在清晨迎着朝阳回到驻地,后续的治疗一切顺利。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此前不曾关注的角落——驻地的陶医生单枪匹马保障着近千人的健康,已经2个月没有和家人见面;冬奥门诊的王医生和刘护士在春节前被紧急调入闭环,连续工作20几个小时已是常态;转运车辆的司机师傅和陪护人员“大白”们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地守护志愿者平安健康;一同参与志愿工作的同学们,每次输液都有小伙伴送来自己仅有那点零食、饮料、暖宝宝。有更多的“我们”,在默默坚守着责任与使命,在平凡的岗位守护“双奥之城”的无限荣光。

李若晗同学的CT片 可见“尾骨S5段骨折”

李若晗同学在骨折未痊愈情况下 主动要求带伤上岗

李若晗(前排左一)在冬奥村与志愿者老师和同学

第二个是“意外脱落的尾椎”。李若晗同学是冬奥村反兴奋剂领域的一名志愿者,在一次乘车途中不慎摔伤尾骨,当我们知道这个情况时,她已经带伤上了两天班。经检查,发现是“尾骨S5段骨折”,本该卧床休息,但她却说,“老师,我不怕疼,还能坚持!我希望不留一点遗憾地完成冬奥会志愿工作”。在老师们的极力劝说下,她才同意在宿舍休息一周。休息的第三天,她提出申请要继续上岗工作,在反复咨询骨科医生后,同意她提前回到岗位。在骨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她继续每天上岗14个小时,坚守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医学预科李卓群分享了参与冬奥的点点滴滴,从报名征求意见时脱口而出的“我愿意”,到服务期间每晚准时完成的每日工作动态,“时间的意义,要用奋斗赋予”,在全时保障、全心陪伴中,方能见证志愿者的蜕变成长。

与中队志愿者一同参加“冰新一代”成长训练营

梦想回归,使命传承。作为一名北大医学的辅导员,我能够在强大国家与伟大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中,参与国家盛事,深感生逢其时。14年前,我虽然错过了成为“鸟巢一代”,但在今天,身为辅导员的我,却没有错过陪伴“冰新一代”一起成长,亲身参与这场青春热血的时代接力,助力更多的青年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在行动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凌晨送志愿者出发上岗

全时保障,全心陪伴。我相信,时间的意义,要用奋斗赋予。75天里,我每日保持24小时在线,对志愿者们全身心投入、全天候陪伴、全方位育人,与58名九华山庄驻地的北大志愿者始终携手前行。北京大学冬奥村志愿者全部属于反兴奋剂领域,工作要求高,排班复杂,是整个冬奥村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一群人。九华驻地专班大力称赞:从冬奥的第一天上岗,到冬残奥的最后一天工作,北京大学辅导员是唯一自始至终每日接送志愿者的。

在驻地晚会间隙完成工作动态

作为驻地的信息联络员,活动室、仓库、晚会间隙、驻地大门口都是我的工作间。信息的及时报送,不仅让学校关心着我们的领导、老师们能够时刻了解驻地动态,也让九华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内外媒体的报道中,给他们带来更多激励与鼓舞。

给志愿者过生日

初入闭环,在每日与志愿者们的谈心谈话中,“想家”是大部分同学提到的话题。为了一起过好冬奥年,在进入驻地后的每一个节日,我们都精心策划组织了温馨有趣的活动,让驻地成为志愿者们温暖的家,朝朝暮暮、时时刻刻的陪伴,让61名师生早已成为最亲密的家人。

见证成长,共创未来。高强度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时间的闭环隔离生活,对于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堂奉献青春力量,磨炼意志品质的大思政课。在驻地生活中,我也亲自见证了北大志愿者的蜕变成长。2月20日,北京冬奥闭幕的夜晚,部分志愿者们在鸟巢场外的寒风中作为厕所引导员,依旧站着最后一班岗,彻夜未眠。虽然他们自始至终没能去特许商店和邮局,自始至终没有亲眼见证冬奥会开闭幕式和任何一场比赛,但胸怀大局的他们愿意做好一颗颗螺丝钉。一名志愿者在朋友圈写下:“我们都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勺园驻地为冰立方场馆闭环外志愿者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支撑。

公共卫生学院彭春晓从志愿者成长的视角分享了实践体会,踏实做事、暖心服务、热情待客、一丝不苟。“您放心,交给我就好”,志愿者群体凝练而成的这些特质,正是北京冬奥精神的最好诠释。

“冰新一代”不负众望,真正做到了“胸怀大局”。受疫情影响,志愿者有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但他们从大局出发,鲜有抱怨,对于一些馆校的双重工作也给予了最大的包容与支持,因为在他们心里,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冬奥志愿任务是第一要务。

“冰立方-学校”的数百次往返 志愿者们披星去,戴月归

志愿者们尽管因为戴口罩无法将笑脸展示给观众,但他们依然用映衬着雪花光芒的明眸和亲切的肢体语言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每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和我分享馆内的故事时,我满眼都是一朵朵“自信开放”的小雪花。

彭春晓和4中队的同学们举办生日会

志愿者们在馆内互帮互助,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北大青年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担当和能力。他们会特别靠谱地告诉我,“您放心,交给我就好”。每当这时我就特别感动,“迎难而上”的“冰新一代”,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我们的工作虽然繁琐细碎,却更加考验工作态度和能力。从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身上,我都看到了“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同学们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激励督促着我,时刻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把工作做到同学们的心里。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充分利用冬奥精神资源连线云南永胜县中学生

最后,我想分享关于“共创未来”带给我的感动。冬奥期间,学校和学院充分发掘志愿者故事,以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3月1日,学院组织志愿者连线云南永胜县第一中学和民族中学的同学们,为他们分享冬奥故事。云南永胜县是公卫学院在京外建立的第一个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看着屏幕上远方中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我对“共创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冬奥精神不止专属于志愿者,还属于其他北大青年,不止专属于冬奥会参与者,还属于每一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