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口述北医·张礼和

编者按

2022年是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自1912年办学之日起,北大医学担负起推动国家民族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厚道与担当”的北医传统,流淌传承在一代代北医人的精神世界中。回望百十年北医路,宣传部访谈拍摄了韩济生、张礼和、郭应禄等著名专家学者,韩启德、王德炳等老领导以及奋战在医疗卫生工作一线的师生员工和临床医护人员典型代表,从各自从医从教和科学研究的切身经历与认知视角出发,回忆讲述北大医学的历史与文化,诠释解读厚道担当的精神传统。

北医官微特精选、整理部分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观看视频,请扫文末二维码)

我是1954年从扬州的新华中学考到北医来的。因为在中学里面,我的数理化比较好,我班主任说:你就考“药学”,因为“药学”是跟化学结合最紧密的。那我说:行,那就考药吧。所以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后排左二为张礼和

我从1954年到北医,后来就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北医。所以我就觉得,我的这个人,这一生,从政治上、到业务上都是北医给我的营养,给我的支持,给我成长的机会。

1958年大学毕业,1959年我参加共产党,我政治上的认识和成长也是跟北医分不开的。因为我们当时的氛围就是听党的话,所以我的志愿表填的就是服从组织分配,需要到哪就到哪。

王序教授在讲课

开始我留在药学系的药化专业组。在药学院里面有一个很强的氛围——当老师你一定要自己有足够的业务准备。那个时候王序教授就一直讲: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就要接来一桶水。

当时提出来口号是什么呢?要攻克肿瘤。当时药学系的老师、学生都在那做抗肿瘤药。我的研究工作、实验就是从整理抗肿瘤的化合物开始的。

当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有机教研组的王序教授就提出来说:“抗肿瘤药应该做针对肿瘤细胞的核酸干扰。”现在来看,这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他认为:“做药学的老师,你不能光是做化学,你必须要了解肿瘤细胞的生化代谢,所以你要有很好的生物化学的基础。”所以,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跟生化的老师就有很多的交流。当时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思想,就是:你要做药学,合成化学是你的一个手段,但是药物的设计,药物的作用,需要你很好的去了解细胞,了解你的作用对象——核酸。所以,你要去研究生物学。这是后来我为什么对化学生物学那么热衷的第一个启蒙。

第二个启蒙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在一个混合的学科组,有很大的一个化学队伍,还有一个组就是生物化学。去了以后,这个组的熏陶就给了我一个启发。每次开组会,除了化学的这些同行来报告工作以外,那些搞生化的、搞细胞的人也都在报告工作。所以,我们就半懂不懂夹生饭的那么听。回来再自己看看书,把它搞明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在这么一个情况下,给我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你化学家,你合成出一个药物来,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

在国外,我参观了美国最大的制药公司默克公司的研究所,当时他已经用靶点来进行筛选,将这些靶点的蛋白三维结构,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进行药物设计。从这样一些我的本身体验,以及在国外的这样一些过程看,做药学,先要研究机制是什么,再通过机制去寻找药物。

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的药学系给学生四年,基础不够,我们太偏重化学而忽略了生命科学,应该加强药学的生物学基础,化学是我们的一个看家本领,但是,我们很缺生物化学。

最早的时候药学院没有药理,我就开始要建一个药理。我就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要有药理,自己要做筛选,自己要做药物评价。在药学教育里面,我当时也提出来,我们应该突破这种非常专的、分专业的这种教学模式。药学四年本科教育就是一个大药学教育,就应该加强生物、医学、化学这些基本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手段的学习,等他四年本科毕业以后,再根据他的专业需要、发展方向再来深化,所以我们比较早的就实行了。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不断的来强调做科学研究,必须要强调你发现了什么科学问题,你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那你在这个科学问题里面,你有些什么创新?特别是现在,你再步人家的后尘,国外这样做,你就跟着这样做,你永远走不到前面去。

你只有真正的找到问题,你知道了国外为什么这样做,他是从一个什么出发点做的,那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出发点来做这个问题,说不定我就可以超前了。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呢,我们就比较强调,研究工作一定要有创新,要有超前。

我觉得创新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的基本出发点。假如科学研究没有创新,那就不叫科学研究。从我自己的经历里面来看,创新成果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我们北医的这个传统,是让你打好基础。我们是要培养领军人才,所以你要培养的学生,他将来就是要做创新工作的,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在讲课里面,你不可能把这套思路去教给学生。

打好基础跟创新,是不矛盾的。你只有在打好自己的基础,传承了前辈的经验,传承的前辈的一些思想,你在这个基础上去找问题,结合到现在的科技的发展你去找问题,你就会找到真正的科学问题所在,你就会有所突破。

我想我们的厚道就是厚于传道。我们要传这个道,要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打好基础,不要去夸夸其谈,要扎扎实实的找到问题,扎扎实实的在我们的科学前沿找到突破。

我们是利用了学校的这么一个平台,因为做药你就离不开跟很多人的合作。医学院里面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跟多学科的合作,特别跟北大合并以后,我们不出北大的门,可以做任何一个实验,只要自己想到。我要用什么技术,我要用一个什么合作的方法,你都可以找到合作对象,我就觉得这就是北大医学的最大优势。多学科的合作,多学科的研究的氛围,我想这是一个无价宝。

我们现在国家也正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起点,所以我希望北医一百一十年的起点,能够融入到国家的第二个百年起点,做第二个百年的追梦人。

(扫码看视频)




(口述整理 / 王景茹   图片由专家提供  编辑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