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青年医师说|医者厚道,薪火相传

编者按

医者厚道,薪火相传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在8月18日举行的

北京大学青年医师奖颁奖大会上

获奖青年医师代表

分享感人故事

讲述感悟思考

跟随他们的现场发言

了解医者路上的收获与成长

防控疫情 身负重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饶慧瑛

杰出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演讲内容精选)

作为一名肝病医生,在敬爱的导师魏来教授的指引下,22年来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我国积极响应并制定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我积极助力丙型肝炎治愈新药的上市,执笔编写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为早日达到消除丙型肝炎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我带领同事们以最短的时间,使肝病研究所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至今已将数以百万计的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发出,这一战已经持续了935个昼夜!

2020年7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我作为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的一员临危受命,紧急支援新疆,负责督导提升乌鲁木齐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我白天马不停蹄调研指导,晚上撰写调研报告及可行性建议,常常深夜2点还在伏案工作,与乌鲁木齐市并肩奋战。在不分昼夜、持续作战32天后,也就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2020年8月19日当天,我凯旋回京,作为一名医者,为新疆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扛起了重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传染病医生,在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会继续召必战,战必胜!这是青年医生的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硕果累累 再续荣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江东

杰出青年医师奖获奖者

(演讲内容精选)

本科毕业后,我如愿被保送进入北医三院,攻读运动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我的导师余家阔教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北大运动医学的医生,除了做一名好大夫,更要树立成为一名临床科学家的远大目标。”为此,他为我制定了“白天进临床,晚上周末进实验室”的复合型培养方案,五年的研究生经历让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近年来,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和临床转化。针对康复时间最长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我主导研发了全关节镜下韧带和软骨修复新术式,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将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到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针对半月板移植后长期失败率高达50%的世界级难题,我们通过系统研究,提出解剖微创半月板移植的北大方案,将半月板移植长期存活率大幅提高至95%;针对运动损伤造成的严重组织缺损,我发明了对人体创伤极小、可自体移植的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和高度仿生的组织工程支架。

作为临床医生,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让我倍感兴奋,因为那意味着患者能够获得更完善的诊疗方案,意味着我们能有更多的武器去战胜疾病。当看到我诊治的运动员康复后再次登上领奖台,国歌奏响,当看到病人术后又可以活动自如、享受生活,作为一名运动医学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在那一刻充分体现,让我倍感自豪。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医者的初心使命,踔厉奋进,续写北大医学的荣光!

不畏艰苦 砥砺德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唐琦

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奖者

(演讲内容精选)

我的临床工作特色是以手术为核心的泌尿系统肿瘤综合治疗,拥有丰富的手术、药物治疗及临床试验管理经验。2020年我有幸成为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之一参加援藏工作。援藏的第二个月,我遇到一位50岁的膀胱癌患者,需要接受膀胱全切手术。他是当地的一位公务员,不便于长期佩戴尿袋。经过科室专家研究讨论,我们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让患者无需终身佩戴尿袋,最大程度保证生活质量。由于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高等原因,即使在内地这一手术也并没有获得广泛开展,在高原地区尝试开展这项高难度手术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最终,由我主刀历时七小时完成了这例西藏地区首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希望援藏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的“老西藏精神”,这也是我在援藏工作期间始终坚守的信念。北医作为医疗“国家队”,在援藏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批北医人在雪域高原书写了自己的风采。

北大医院的院训是厚德尚道,我也将时刻以此为勉,砥砺德行,磨练技艺,以此为新的起点去追求更大的进步。

勇于创新 肩负使命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刘晓强

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演讲内容精选)

在导师谭建国教授的带领下,我专注于口腔美学领域,也梦想着为口腔医学事业添砖加瓦。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口腔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建制尚不成熟,我们发挥北大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攻坚克难,率先提出了一系列源自东方、适于国人的口腔美学修复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同行普遍认可。我想,为世界口腔医学融入中国元素,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正是北大医学让我圆了这个梦。

作为青年医生,我尝试自主创新口腔修复中的全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些新技术先后8次在同行交流中获得全国金奖,并荣获口腔修复学领域的权威奖励——贾德森·希基奖。相关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直接服务于临床病人。我尝试为每个人提供数字化个性设计,不仅用“技”治疗牙齿疾病,更用“心”回应病人疾苦。正是北大医学的平台,我们青年一代才有机会以科技创新为载体,让北大医学的理念和技术像蒲公英一样,在祖国大地播撒爱和希望,让更多病人感受到北大医学的温度。

18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北大医学的“厚道”精神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激励我和所有的青年医生,肩负起北大医学的历史使命,赓续厚道荣光,发扬医者担当,以青春之我,托举青春之北大医学,奉献青春之健康中国!

逆境之中 寻找希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 冯非儿

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演讲内容精选)

我现在是一名肿瘤科大夫,每天会面临着初诊和复发肿瘤患者和家属绝望的眼神,而淋巴瘤又是恶性肿瘤中相对高有效率、长生存的疾病,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绝望中帮患者寻找希望。

CART细胞治疗近年来十分火热,让一批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患者得到了长期生存。年初我收治了一位原发耐药且中枢侵犯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年轻小伙子,这种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可以说全世界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刚刚回输不到2周的时间,患者就经历了粒缺、反复的高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急诊、ICU、神经内外科轮番上阵,多学科团队协力合作,但这个患者不是简单CART导致的神经毒性,复查颅内占位明显增大。这个时候我们也非常疑惑,难道短短的时间病情就进展了吗?但是在这个时候,细胞已经输进去了,没有办法叫停,只能提心吊胆的守在患者的床旁观察。随着细胞扩增的降低,患者的症状慢慢缓解,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在后续的探索中发现,采用CD28共刺激区的CAR-T,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病灶局部细胞扩增继发的局灶细胞因子风暴,这种现象之前并无报道,这样的发现为后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医生,看着患者从抢救室里的命悬一线,到现在恢复正常生活,是身为医者最大的满足。

医学需要一生的沉淀和积累,今年是我作为医生的第10年,在这10年里,尽管体会到了很多作为医生的不易,但收获的更多的是感动与自豪。今天获得这个奖项,是对我的一种奖励,同时也赋予我一种使命感,推动着我持续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北大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重道远 坚定前行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科 王慧

优秀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演讲内容精选)

大学3年级的时候,得知邻居家17岁的男孩自杀了,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去世,妈妈出走,跟着聋哑的奶奶相依为命,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十分震撼,我内心反复在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机会得到很好的家庭或社会的关爱,还有没有一些渠道可以提供一些方法给他,让他依然能够过好自己的人生?”也是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六院,选择了儿童精神科。

面对歇斯底里的孩子、崩溃的家长、复杂疑难的病情,每当我觉得困惑和无力时,导师刘靖教授抽丝剥茧的查房就会让我得到滋养和力量,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当初的问题也逐渐找到了答案。

但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已经超过5000万,总体就诊率不到20%,这意味着大部分孩子的痛苦并没有被看见,更不要说解决。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大众对儿童精神疾病知识和观念的误解,另一方面就是资源的极度短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只有500人左右。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但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只是日益庞大的儿童青少年患病群体还能给我们多少时间?我们任重道远。

医学的发展道路漫漫长,前方师长的引领让我们看到了光亮,作为北医的学子,感恩北医对我的培养,未来,我们青年医师会继续坚定践行厚道精神,为祖国医学事业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

修医德,行仁术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

新一代优秀青年医师

传承北大医学“厚道”品格

以青年之我、奋斗之我

投身医学事业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策划 / 宣传部、医管处  文字 / 饶慧瑛、江东、唐琦、刘晓强、冯非儿、王慧  图片 / 医管处)